金刚经白话(第五至十二品)

     
 

  第五品 如理实见分

  须菩提!于意云何?可以身相见如来不?不也,世尊!不可以身相得见如来。何以故?如来所说身相,即非身相。佛告须菩提: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则见如来。

  译文:

  “须菩提!你怎么看?可以循着身体相貌见到如来吗?”“不可以,世尊!不,可以循身体相貌见到如来。为什么呢?如来所说身体相貌,就是指佛的清净自性。”佛告诉须菩提:“凡是有形象的事物,都是虚而不实的。若能透过现象看到本质,便是见到如来了。”

  提示:

  古德说:“「菩萨但应如所教住」止,一部金刚经,大义已尽,以下是一重一重断疑。”断疑固是,然意义犹未完足。因为,所以然不明,还有疑惑。若知其所以然,则疑惑自然断除。

  此处「身相」与「如来」,即指事物的形象与本性。“本句是向众生发问:可以就汝之身相而得见汝之本性吗?”可用“圆周”代表“身相”,用“圆心”代表“本性”。圆虽有,但心是空的;相虽有,但性是空的;见相即为见性;若要见性,唯有见相。

  物质虽然有外表,有形相,但其内无实,心是空的。所以,原子向内无论怎么分,到最后最微小的粒子后,再往里看,就什么也没有了,空空的,没有实体。这个相,是由心中的妄念所现的。要见到佛讲的「如来」或「本性」,我们必须去除心中的障碍,这样才能找回「本性」。这个障碍是什么呢?就是「妄想」、「执著」。佛说“一切众生皆具如来智慧德相,但以妄想执著而不能证得。”

  这个障碍是怎么来的呢?从「无名」来的,佛说“一念不觉而有无名。”「无名」,即是无明。心中有了无明,就会打「妄想」,妄想一生就现出了色相;见到了色相,心中就开始对其「分别」,分别出这个相好,那个相不好后,这就是「执著」这、「执著」那。妄想、执著又反过来增长了无明,使本来明了的本性越来越不明了。破除妄想,破除分别,破除执著都有助于我们去除心中的障碍。凡是有利于破除妄想,破除分别,破除执著的都是菩萨行。

  佛在本经中多次讲到「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说明众生对于四相的分别、执著根深蒂固,以为真有其事。这是当下众生的病根,不容易破除呀。

  身相:此处并非单指佛的身相,而是一切事物的身体形象。

  如来:指真如本性。是相之本体,本体为空。空不是没有,有,但没有形相。不但找不到、拿不出来,就是想也想象不到。若要知本性如何,只能通过讲说其外在形象如何来使人自行体会,却无法直接说出来。

  本性:是外部现象的内在决定力量,是事物的根本属性,这个根本属性决定了事物的一切外部现象,没有其它。本性如何,身相就会如何。身相就是本性的体现,所以身相如何,必有何样之本性,性相一如。见相即见性,若要见性需见相。简单来说,要完全了解一个人如何,只须察看一下他的形貌就可以知道了。只是一般人都没有这个能力,所以才说“人不可貌相”。并非真得不可以貌取人,是你的能力不行罢了。其实人的一切都写在脸上,别人看不出来,我们就虚伪地活着了。

  不也,不,可以:这一句的「不也」,不作完全否定讲,是唯唯否否,“但看执著与不执著。著相者,相即为障碍,而不得见性,故答言不可。苟不执著,即相可以见性,相如物之表面,性如物之里面,倘物之表面如玻璃明彻,即能见其里面,故答云「可以身相见如来」。”

  第六品 正信希有分

  须菩提白佛言:世尊!颇有众生,得闻如是言说章句,生实信不?佛告须菩提:莫作是说。如来灭后,后五百岁,有持戒修福者,于此章句,能生信心,以此为实。当知是人,不于一佛二佛三四五佛而种善根,已于无量千万佛所,种诸善根。闻是章句,乃至一念生净信者,须菩提!如来悉知悉见,是诸众生,得如是无量福德。

  何以故?是诸众生,无复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无法相,亦无非法相。何以故?是诸众生,若心取相,即为著我人众生寿者。若取法相,即著我人、众生、寿者。何以故?若取非法相,即著我人众生寿者。是故不应取法,不应取非法。以是义故,如来常说:汝等比丘,知我说法,如筏喻者。法尚应舍,何况非法。

  译文:

下一篇:金刚经白话(第十三至十八品) 上一篇:妙法莲华经:常不轻菩萨品

拜佛网

微信扫一扫即可布施

如想在本站显示名字,付款后请留言

↓ 如果网页不正常,请点击这里刷新试试! ↓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佛经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