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句经》:梵志品第三十五原文和白话译文

  《法句经》尊者法救(撰)维只难(译)

  《法句经》是从佛经中录出的偈颂集。法救尊者是公元一世纪的北印度人,他重新整理古来传诵的佛祖法句,编集出新的《法句经》。

  《法句经》梵志品第三十五

  有四十章。梵志品者。言行清白理学无秽可称道士。

  截流而渡  无欲如梵  知行已尽

  是谓梵志  以无二法  清净渡渊

  诸欲结解  是谓梵志  适彼无彼

  彼彼已空  舍离贪淫  是谓梵志

  思惟无垢  所行不漏  上求不起

  是谓梵志  日照于昼  月照于夜

  甲兵照军  禅照道人  佛出天下

  照一切冥

  非剃为沙门  称吉为梵志

  谓能舍众恶  是则为道人

  出恶为梵志  入正为沙门

  弃我众秽行  是则为舍家

  若猗于爱  心无所著  已舍已正

  是灭众苦  身口与意  净无过失

  能舍三行  是谓梵志  若心晓了

  佛所说法  观心自归  净于为水

  非蔟结发  名为梵志  诚行法行

  清白则贤  饰发无慧  草衣何施

  内不离着  外舍何益  被服弊恶

  躬承法行  闲居思惟  是谓梵志

  佛不教彼  赞己自称  如谛不妄

  乃为梵志  绝诸可欲  不淫其志

  委弃欲数  是谓梵志  断生死河

  能忍起度  自觉出堑  是谓梵志

  见骂见击  默受不怒  有忍辱力

  是谓梵志  若见侵欺  但念守戒

  端身自调  是谓梵志  心弃恶法

  如蛇脱皮  不为欲污  是谓梵志

  觉生为苦  从是灭意  能下重担

  是谓梵志  解微妙慧  辩道不道

  体行上义  是谓梵志  弃捐家居

  无家之畏  少求寡欲  是谓梵志

  弃放活生  无贼害心  无所娆恼

  是谓梵志  避争不争  犯而不愠

  恶来善待  是谓梵志  去淫怒痴

  憍慢诸恶  如蛇脱皮  是谓梵志

  断绝世事  口无粗言  八道审谛

  是谓梵志  所世恶法  修短巨细

  无取无舍  是谓梵志  今世行净

  后世无秽  无习无舍  是谓梵志

  弃身无猗  不诵异行  行甘露灭

  是谓梵志  于罪与福  两行永除

  无忧无尘  是谓梵志  心喜无垢

  如月盛满  谤毁已除  是谓梵志

  见痴往来  堕堑受苦  欲单渡岸

  不好他语  唯灭不起  是谓梵志

  已断恩爱  离家无欲  爱有已尽

  是谓梵志  离人聚处  不堕天聚

  诸聚不归  是谓梵志  弃乐无乐

  灭无熅燸  健违诸世  是谓梵志

  所生已讫  死无所趣  觉安无依

  是谓梵志  已度五道  莫知所堕

  习尽无余  是谓梵志  于前于后

  乃中无有  无操无舍  是谓梵志

  最雄最勇  能自解度  觉意不动

  是谓梵志  自知宿命  本所更来

  得要生尽  睿通道玄  明如能默

  是谓梵志

  《法句经》译文及解读--35梵志品

  【译文】

  梵志品大意是讲,(人的)言行清净,治学精纯而不庞杂芜秽,这样的人便可称之为得道之士。

  堵截欲望之流超度到彼岸世界,没有欲望犹如梵志:(尘世之)知(世俗之)行已经彻底摒弃乾净,这便称为真梵志(之上)。㈠

  修道没有其他第二道门径,只有清净心可以度过世俗深渊:各种欲望烦恼已经开解,这便称为真梵志(之上)。 ㈡

  遇到对待之彼物而消除与彼物之对待,彼与彼之间便已「空」而无「彼」之存在:舍弃远离贪欲淫意,这便称为真梵志(之上) ㈢

  思维之中没有一点尘世污垢,所有意念之中没有烦恼:上求(之意)不(再)产生,这便称为真梵志(之士)。(四)

下一篇:神话中的四大天王是谁?他们是道教还是佛教的? 上一篇:大乘本生心地观经【卷第八】

拜佛网

微信扫一扫即可布施

如想在本站显示名字,付款后请留言

↓ 如果网页不正常,请点击这里刷新试试! ↓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佛经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