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称赞净土佛摄受经》及《阿弥陀经》对照阅读

  《阿弥陀经》乃世尊不问自说之心要,十方佛赞之深经,究竟方便之妙法,最极圆顿之指归。早经姚秦罗什大师译为华文,即今流通最广之小本《弥陀》是也。罗师乃七佛译师,应秦人尚简之机,所译文约义丰,精妙畅达,至理圆彰,本无剩义。唯以末法众生,根机渐减。颇有行人,既未广探教海,又不深究己躬,以生灭心,希求佛慧,逞己情见,附会圣言。断取经中“一心不乱”之文,便谓往生极乐非此不可。遂使净业学人,或勉强坚持,而疑虑丛生;或望岩生退,而临歧叹泣。于是方便法门,顿生荆棘;易行之道,翻成险径。

  唐译乃玄奘大师所译,名为《称赞净土佛摄受经》,与秦译本同经而异名。玄奘大师之译经,准确完备,力保原面,虽篇幅稍增,而原语具存,辞义详明,可免误解杜撰之弊。例如:秦译曰:“一心不乱,……是人终时,心不颠倒,即得往生阿弥陀佛极乐国土。”唐译则为:“……系念不乱……临命终时,无量寿佛与其无量声闻弟子、菩萨众俱,前后围绕,来住其前。慈悲加佑,令心不乱。既舍命已,随佛众会,生无量寿极乐世界清净佛土。”两译合参,圣意明显。净宗妙旨,和盘托出。盖平时以信愿持名为因,临终即得加佑往生之果。《无量寿经》以“发菩提心,一向专念”为往生正因,正与此相表里。

  夫净宗之殊妙,首因普被三根。莲邦之超异,独在方便、同居。凡夫念佛,径登不退。超情离见,不可思议。十方如来同赞者在此,本师释尊谆谆教导者亦在此。莲宗九祖蕅益大师云:“若持至事一心不乱,则生方便有余土。若至理一心不乱,则生实报庄严土,亦分证常寂光土。”可见“一心不乱”乃求生上土之所需。欲生同居,横出三界,但发大心,深信切愿,老实念佛,足矣。

  (以上节录自黄念祖居士文章)

《称赞净土佛摄受经》

  大唐三藏法师玄奘奉诏译

  (为方便识者对照阅读,于经文下,将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法师译《阿弥陀经》以楷体字标出)

  如是我闻。一时薄伽梵,在室罗筏住誓多林给孤独园,与大苾刍众千二百五十人俱。一切皆是尊宿声闻,众望所识,大阿罗汉。其名曰尊者舍利子、摩诃目犍连、摩诃迦叶、阿泥律陀,如是等诸大声闻而为上首。复与无量菩萨摩诃萨俱,一切皆住不退转位,无量功德众所庄严。其名曰妙吉祥菩萨、无能胜菩萨、常精进菩萨、不休息菩萨,如是等诸大菩萨而为上首。复有帝释大梵天王、堪忍界主、护世四王,如是上首,百千俱胝那庾多数诸天子众。及余世间无量天人、阿素洛等。为闻法故,俱来会坐。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只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僧千二百五十人俱,皆是大阿罗汉,众所知识。长老舍利弗、摩诃目犍连、摩诃迦叶、摩诃迦旃延、摩诃俱絺罗、离婆多、周利盘陀伽、难陀、阿难陀、罗睺罗、憍梵波提、宾头卢颇罗堕、迦留陀夷、摩诃劫宾那、薄拘罗、阿【少/兔】楼驮,如是等诸大弟子。并诸菩萨摩诃萨,文殊师利法王子、阿逸多菩萨、乾陀诃提菩萨、常精进菩萨,与如是等诸大菩萨。及释提桓因等,无量诸天大众俱。)

  尔时世尊告舍利子:汝今知不?于是西方去此世界,过百千俱胝那庾多佛土,有佛世界名曰极乐。其中世尊名无量寿及无量光如来应正等觉,十号圆满。今现在彼安隐住持,为诸有情宣说甚深微妙之法,令得殊胜利益安乐。

  (尔时佛告长老舍利弗:从是西方,过十万亿佛土,有世界名曰极乐。其土有佛,号阿弥陀,今现在说法。)

  又舍利子,何因何缘,彼佛世界名为极乐?舍利子,由彼界中诸有情类无有一切身心忧苦,唯有无量清净喜乐,是故名为极乐世界。又舍利子,极乐世界净佛土中,处处皆有七重行列妙宝栏楯、七重行列宝多罗树,及有七重妙宝罗网,周匝围绕,四宝庄严。金宝银宝,吠琉璃宝,颇胝迦宝,妙饰间绮。舍利子,彼佛土中有如是等众妙绮饰功德庄严,甚可爱乐,是故名为极乐世界。

  (舍利弗,彼土何故名为极乐?其国众生,无有众苦,但受诸乐,故名极乐。又舍利弗,极乐国土,七重栏楯,七重罗网,七重行树,皆是四宝周匝围绕,是故彼国名为极乐。)

  又舍利子,极乐世界净佛土中,处处皆有七妙宝池,八功德水弥满其中。何等名为八功德水?一者澄净;二者清冷;三者甘美;四者轻软;五者润泽;六者安和;七者饮时除饥渴等无量过患;八者饮已定能长养诸根四大,增益种种殊胜善根。多福众生常乐受用。是诸宝池,底布金沙。四面周匝,有四阶道。四宝庄严,甚可爱乐。诸池周匝,有妙宝树,间饰行列,香气芬馥。七宝庄严,甚可爱乐。言七宝者:一金;二银;三吠琉璃;四颇胝迦;五赤真珠;六阿湿摩揭拉婆宝;七牟娑落揭拉婆宝。是诸池中,常有种种杂色莲华,量如车轮。青形青显青光青影,黄形黄显黄光黄影,赤形赤显赤光赤影,白形白显白光白影,四形四显四光四影。舍利子,彼佛土中,有如是等众妙绮饰,功德庄严,甚可爱乐,是故名为极乐世界。

下一篇:【摄受】是什么意思?佛教摄受解释 上一篇:称赞净土佛摄受经

拜佛网

微信扫一扫即可布施

如想在本站显示名字,付款后请留言

↓ 如果网页不正常,请点击这里刷新试试! ↓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佛经验 >